地下核工廠:埋藏地下數十年近期方得解密


近日,埋藏地下數十年、號稱「世界第一人工洞」的816洞體解密---很少有人知道,816洞體其實是一個位於重慶的地下核工廠。

  核工廠平面圖布局如蛛網

  從1960年代開始施工,到1980年代停建,816洞體一直被中央軍委視為重中之重,處於 高度保密狀態。如今,這個地下核工廠即將揭開神秘面紗,作為一個旅遊項目向世人開放。昨日,晨報記者被特許走進極度神秘的816洞體。

  從重慶市涪陵區城區出發,沿著剛修建的319國道,出租車在盤山公路上穿行。一邊是波濤滾滾的烏江,一邊是樹高林密的山坡。由於剛下過一場小雨,整個山區被籠罩在一片霧氣之中,背後不遠處就是忽隱忽現的數不清的小山包,地下核工廠就隱匿其中。司機說,以前到這裡只有乘船過來,根本沒有公路可走。

  記者的忽然出現,使建峰化工總廠辦公室胡主任感到十分驚訝。該化工廠由核工廠轉型而來。他簡單透露了816洞體的一些情況:816洞體總長約20公里,是從上世紀60、70年代開始,有關部門在多山的白濤鎮選址修建地下核工廠,到80年代停工,洞體已完成建築工程量的85%,安裝工程量的60%;當時先後有6萬餘人參與施工建設,總投資達7.4億元人民幣。

  在記者的再三請求下,胡主任才拿出一份816洞體平面圖,但只准觀看,不准拍照。宛如迷宮狀的建築布局,抽屜形的建築洞體,好像一隻蜘蛛,如果沒有內行指點,根本分辨不出哪是出口,哪是進口。還沒等記者仔細觀看,胡主任便以軍事機密為由,匆匆將圖紙收起。

  山體下面的秘密

  拗不過記者的執著,辦公室劉秘書終於帶領記者前往816洞體所在地。沿著盤旋狹窄、高低不平的公路前行約16公里。

  「那就是了!」劉秘書指著前方說。就在前方,一根筆直高大的煙筒,略顯孤單地豎立在半山腰,周圍是光禿禿的山體,根本沒有任何奇特之處。看到記者一臉迷惑的神情,劉秘書揭開了謎底,原來這根高達150米煙囪其實是專門為地下核工廠修建的排風洞。

  從外表看來,這座小山沒有任何特殊之處。路旁空蕩蕩的執勤崗亭和部隊駐紮營區,給這座小山增添了很多神秘色彩。據劉秘書說,停建之前,這裡屬於軍事禁區,不但駐紮部隊保護,閒人不得靠近,而且這個區域在地圖上也失去了坐標,當時就連外國援建專家都不准靠近。

  據介紹,816洞體完全隱藏在這座山體內部。洞體施工挖出的石方量有151萬立方米,如果將這些石渣筑成一米見方的石牆,可長達1500公里;山體周圍共有大小19個洞口,根據不同規劃,人員出入口、汽車通行洞、排風洞、排水溝、倉庫等應有盡有;裡面共有大小洞室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條。

  洞內四季恆溫

  汽車最後停在了一號洞門口,據說這也是唯一未被封堵的洞口。洞口大約有兩層樓高,至少四五米寬,石壁均由厚厚的鋼筋混凝土澆灌而成。

  記者問起洞內的情況,門口執勤的老人不停地搖頭,原來他雖然在洞口執勤多年,但一直沒有進入觀看過。他說,以前沒解密時由部隊看護,一般人員根本無法靠近,後來解密了,進去也需要有關領導審批,因為人員進去之前,洞內的照明、通風設備必須打開,一次至少需要耗費數千元。

  在洞口外五六米處,記者就能感到一股涼氣從洞內不斷湧出。門口的鐵柵欄沒有上鎖,一扇門半遮半掩。雖然才下午4時,但洞內的光線非常暗,朝裡走了不到100米,已是漆黑一團,根本看不清路面。外面剛下過雨,空氣有點悶熱,但洞內卻異常涼爽。

  劉秘書說,洞內冬暖夏涼,四季恆溫,維持在25℃左右。至於具體原因,他認為,可能與地理位置、地質條件以及洞體設計等多種因素有關。記者順勢摸了一下石壁,發現石壁很乾燥,根本沒有一絲滲漏的痕跡。據介紹,在悶熱的夏季,附近很多居民常常跑到洞口門前乘涼。

  洞體可防百萬噸級氫彈

  「洞體可以頂住100萬噸級的氫彈爆炸!」劉秘書告訴記者。當時816洞體選址在此地,除了隱蔽性好、不易被發現等原因外,山體的抗打擊能力也是主要原因。據悉,為了戰備需要,洞體工程設計可以預防100萬噸氫彈空中爆炸衝擊和1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攻擊,還能抵抗8級地震的破壞。

  記者發現,洞體內有許多鋼筋混凝土澆鑄的石拱,石拱外是一層特製不鏽鋼板,它們的作用顯然是支撐加固洞體。從建峰化工總廠網站提供的數據稱,洞體內廠房進洞深度400米左右,頂部覆蓋層最厚達200米,核心部位廠房的覆蓋層厚度均在150米以上。

  腳下,記者還可以看到曾經鋪設鐵軌的痕跡。據瞭解,鐵軌分為進出兩條線路,主要是為運輸原料等物資修建,鐵軌上面還有一條汽車道,沿著這條約2公里長的山洞,車輛可以直接行駛到核反應爐大廳。816洞體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即反應爐部分和廢料處理部分,反應爐部分是整個工程的核心。核反應爐大廳上下共有9層,高達69米,相當於20多層樓房那麼高,大小與一個標準足球場相差無幾。據資料顯示,這個核反應爐洞室總面積達1.3萬平方米。除了主控臺的操作儀器原樣未動外,核反應爐的「大鍋」也還在,操控台上還安裝著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計算機。

  至於其他山洞,劉秘書稱一直都處於封閉狀態,根本沒人進去過,裡面的情況也不得而知。他說,像這樣的山洞,816洞體就有19個,他也搞不清楚具體方位。在化工廠已工作10多年的劉秘書,進入洞體的次數屈指可數,而且每次只能看很小一部分,還需要專門人員帶路指引,否則很容易迷路。

  洞體內沒有核污染

  「洞體內有核污染嗎?」記者略微擔心。據瞭解,816洞體到1984年停建,建築工程量接近完工,而安裝工程也已完成約60%。建峰化工總廠戰略規劃辦鄧先貴主任告訴記者,當時已經完成投資7.4億元,如果再投入1億元,核工廠馬上就可以完工、投入生產了。

  「816工程規劃生產核燃料,而不是核原料!」一位知情者說。據悉,816堆是石墨水冷反應爐,是生產、發電兩用的洞內工程。洞體工程除了反應爐部分,還有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廢料處理部分,當然包括廢水、廢燃料棒等有污染廢物的處理。

  「工廠根本就沒投產,半途就停建了!當時工程停建後,核反應爐內的1000多根燃料棒早已取走!」這位知情人士說。目前,建峰化工總廠已經把816洞的極小一部分洞體,用作其下屬物資公司的倉庫。

  周總理親自審批

  「這個項目當年是周總理親自批准的!」鄧先貴向記者道出了816洞體的淵源,「19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後,二機部決定在西南地區建一個核工廠。」

  幾乎在一夜之間,這個偏僻山區湧入了2萬多工程兵,成為三線建設的大工地。工程兵主要負責在烏江邊上被當地人稱為尖子山的區域打一個巨大的地下洞體。從1969年開始,一直到1984年中央軍委調整戰略,先後有6萬多人參與816工程建設。

  今年74歲的楊慶義老人,當時在二十二公司工作,從1978年開始參與洞體施工建設。談起那段經歷,電話的另一端傳來老人深深的嘆息。當時工程兵開鑿出洞體後,他們馬上進行澆灌混凝土施工,每人都有自己的出入證,而且上面標明工作地點,嚴格禁止施工人員在工地到處走動。

  老人感嘆地說:「當時7億多元,現在折合不下100億元人民幣,如果不利用,真是太可惜了。」

  設想:難得的國防教育題材

  「現在洞體開發已經確定,而且作為旅遊產品開發!」總廠辦公室胡主任對此直言不諱。他告訴記者,經過10多年的努力,816廠從一個以生產核燃料為目標的核工廠已成功轉型為生產化肥為主的化工廠,但是花費國家巨額投資的816洞卻因為保密等因素不能利用起來。

  去年4月,中央終於同意解密816洞。為此,總廠專門請來暨南大學旅遊開發研究中心主任、碩士生導師董觀志教授,他曾主持深圳華僑城、參與明斯克航母等旅遊項目開發。董觀志進洞考察後,讚嘆該洞「神奇、神秘、神聖」。昨日下午,董觀志在接受晨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他現在已著手開始816洞的具體規劃,並稱其是不可多得的國防教育題材。

  鄧先貴說,他們覺得816工程作為核工廠的實體,作為旅遊產品對公眾開放,無論在國內還是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816洞體有很高的挖掘價值。」重慶旅遊學院的黃茲柏教授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說,816可以作為國防旅遊項目來開發,展出與戰場、與武器有關的東西,另外,三線建設這段不能夠被磨滅的歷史也很有挖掘空間。

晨報重慶涪陵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