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要你現在上街購買100塊舒膚佳香皂,有可能其中17塊是假冒產品,這就是眼下讓日用消費品巨頭寶潔感到在中國經營最為棘手的難題,也是國內消費者仍然不得不面對的尷尬現實。
「在中國,迄今為止,我們最大的對手不是什麼品牌,而是假冒者。」寶潔大中國區法律副總監朱少龍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日前,他公布了一個新的數字---與幾年前相比,2002年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寶潔產品中,假冒產品的比例已從15%下降到10%左右,其中,京、滬、穗等大城市假冒率較低。但寶潔去年在內地受假冒品牌的影響,損失仍然達到1.5億美元,其中舒膚佳遭假冒的情況最為嚴重,達到17%至18%,而其他一般品牌為10%至15%。
造假者越來越狡猾 浙江義烏、湖南邵樂是造假者集中地
寶潔公司的一位高層人士曾經表示,在其他一些國家或地區,比如說印度和烏克蘭,也曾發現造假的情況,但是規模遠不及中國的大。
現在,這個「中國問題」已經有了一些新的趨勢,驅動假冒者更新造假手段與方式的動力,是企業出資操作的龐大打假工程和頻率正在不斷上升的工商檢查。
「有兩個趨勢值得注意,一是制假者越來越狡猾,在制假時間和制假地點方面都比以前更隱蔽、更地下;二是制假者正在由東南沿海向中部和西部轉移,以前在中部和西部地區很少發現比較大一點的制假工廠,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了。」寶潔法律部高級經理姚紅軍說,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敢於將假冒問題公開的企業,寶潔從1991年開始打假,每年投入上千萬元,他們對假冒者的最新動向十分敏感。
有關部門的調查顯示,制售假冒偽劣產品者已經組成了集團,分工非常明確,此外他們還有一個嚴密的組織,為了避開執法部門的工作時間,制假者通常選擇凌晨或者週末工作,半夜出貨,跟打假搞時間差。「浙江義烏、湖南邵樂和山東臨沂是假冒者集中的地方,當地暗線之龐大十分驚人。」一位業內人士說,據說造假甚至形成了地域上的分工,義烏周邊村落多出產假冒「護舒寶」衛生巾,廣東潮陽則專攻假冒洗髮水。
制度困境造假是一枚極具危險性的暗雷
與此前若干年的市場經濟運作相比較,在加入WTO之後的第二年,中國企業乃至政府正在知識產權領域與國際間發生頻率越來越快的碰撞,造假對中國來說,是一枚極具危險性的暗雷。
多少年來沒有解決的兩個打假難題依然存在---對造假售假者處罰過輕和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兩大頑症導致大量制假售假專業地區長盛不衰。有關人士作出分析指出,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後所面對的是不斷升級的制售假貨者,實際上是一個與發展中國家的制度環境相互融合的過程。
在不久前,天則經濟研究所舉行的一場有關知識產權的研討會上,數位知識產權界的專家都認為作為世界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兩大公害,假冒商品與盜版問題一樣,其氾濫程度受制於一國市場法制的健全程度。「現在是政府企業必須警醒的時候了,再不重視知識產權問題,中國以後會遭遇更大麻煩。」著名知識產權專家張平教授在會上大聲呼籲。
假冒行為正在嚴重地妨礙著外資公司在華的業務和未來投資,「目前國內的商標侵權乃至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都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經濟問題。」美國紐約夫坦莫大學教授楊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