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講一個小故事。 張三和李四是鄰居。半夜三更,張三經常聽見從隔壁傳來小孩和女人的慘叫聲。後來他才知道李四是一個虐待狂,喜歡虐待妻兒。張三看不過眼,向居民委員會投訴李四。然而,迫於李四的淫威,他的妻兒都不敢公開指認其罪行。張三依然每天晚上都聽見李四妻兒的慘叫聲。終於有一天,他忍無可忍,破門而入,當場制止李四的暴行,並將其扭送司法機關。
這個故事的背後隱藏著一系列重要的問題:李四作為「一家之主」,有沒有權力虐待他的妻兒?當李四在實施暴行的時候,張三有沒有權力破門而入制止?張三的行為究竟是正義的還是違法的?有人認為:李四有權隨心所欲地對待妻兒,這是他的私事;張三無權破門而入制止李四,張三的行為是違法的。有人卻認為:李四無權隨心所欲地對待妻兒,妻兒不是他的私有財產,而是具有獨立的權利和自由的人;張三有權破門而入制止李四,他的行為是正義的。如果說「李四」是薩達姆獨裁政權、「李四的妻兒」是伊拉克人民、「張三」是美國,「居委會」是聯合國,那麼前面的兩種觀點恰好對應著當前中國知識界對倒薩戰爭的不同看法。前者所持的是「國家主權至上」的傳統價值觀,它是近代民族國家形成以來一直到冷戰結束兩百多年間國際秩序的支點;而後者所持的是「人權至上」的新的價值觀,它將成為正在孕育成形、呼之欲出的國際關係新秩序的支點。我個人認同後者。
「人權高於主權」的觀念,是當代人類文明的一次飛躍,也是對世界民主化「第三波」(亨廷頓)的呼應。倒薩戰爭是此價值觀的一次重要實踐,但並非第一次實踐──在此前的「倒米(洛舍維奇)」戰爭和「倒塔(利班)」戰爭中,它已經經歷了實踐的考驗。南聯盟米洛舍維奇政權對阿族人民實施殘酷的種族清洗政策,人民軍的一名將軍在一次大屠殺中就殺害了包括老弱婦孺在內的六千五百人;而奉行原教旨主義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與拉登等國際恐怖份子狼狽為奸,殘害人民,破壞文物,罪惡滔天。對於這類正在大規模侵犯人權的政權,如果按照「國家主權至上」的原則,國際社會無法進行有效的干涉。他們要麼是「選舉」上臺的,要麼是自己打下的江山,具有某種「理所當然」的權力合法性。一旦干涉,就是「侵犯國家主權」。此類事件,遠的有納粹德國在戰前屠殺猶太人,而歐洲諸國袖手旁觀;近的有幾年前印尼排華浪潮,數百名無辜的華裔居民被殺害和姦污,而國際社會束手無策。
但是,如果我們用「人權至上」的價值觀來考量,這些暴行其實都是可以及時制止的。制止此類暴行,既符合人心中的道德律令,又不違背國際法的思想淵源,正如捷克「人權總統」哈維爾所說:「事實上存在著一種高於國家的價值,這種價值就是人。眾所周知,國家是要為人民服務的,而不是與此相反。公民服務於國家的唯一理由,是因為對於國家為所有公民提供良好服務而言,公民的服務非常必要。人權高於國家權利。人類自由是一種高於國家主權的價值。就國際法體系而言,保護單個人的國際法律優先於保護國家的國際法律。」哈維爾是北約在科索沃的人道主義干涉行動的積極支持者,他在加拿大議會的一次演講中明確指出:「北約正在進行一場反對米洛舍維奇的種族滅絕的戰爭。任何具有正常判斷力的人都不否認一點:這可能是人類並非為了利益,而是為了堅持某種原則和價值而進行的一場戰爭,這確實是一場合乎道德的戰爭,一場為了道德原因而打的戰爭。……因為正派的人不能對國家領導下的系統性地屠殺他人坐
視不管。正直的人絕不容忍這種事,而且,絕不能在能夠救援的情況下不施援手。」他鄭重地宣告說:「不允許屠殺人民,不允許將人民驅離家園,不允許虐待人民,不允許剝奪人民的財產。人權不可分割,對一些人不公正,也就是對所有人的不公正。」
此後在科索沃和阿富汗發生的一切證明了哈維爾的正確:雖然有的中國學者一相情願把米洛舍維奇形容為「南斯拉夫的民族英雄」,但在隨後舉行的全國大選中,南聯盟人民卻拋棄了這個給他們帶來死亡和血腥的屠夫。作為戰爭罪犯,米洛舍維奇等人被押送到海牙國際法庭接受審判。而在滿目瘡痍的阿富汗,被塔利班奴役多年的人民歡呼美軍的到來,全力支持新政府圍剿塔利班匪徒。阿富汗人民重新擁有了電視、報紙、音樂,以及安全、自由和尊嚴。儘管這兩個地區的重建依然面臨種種困難,但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民主的方向發展。
我相信,薩達姆獨裁政權被摧毀之後,伊拉克也將呈現出這樣一種樂觀的前景。薩達姆的殘暴統治再也不能延續下去了。某些中國學者根據不久前薩達姆以「百分之百」的選票當選新一任總統的事實,得出「薩達姆代表伊拉克人民」的結論。他們卻忽略了另一個細節──兩千多名沒有投票給薩達姆的伊拉克人,在大選結束之後數日之內便「人間蒸發」了。他們是否被秘密處死,只有薩達姆的「共和國特別衛隊」知道。在薩達姆的統治下,伊拉克的少數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者和持不同政見者,如同生活在人間地獄之中。即使是被薩達姆口頭「寬宥」的兩個女婿,最終也被誅殺九族。「伊拉克人民」不應當只享有被薩達姆所統治的「權利」,「伊拉克人民」也不應當永久地成為薩達姆的「人質」。2月26日晚間,美國總統布希在美國企業研究所年度晚餐會上就中東和平前景發表講話說:「這個地區作為全世界一部分,有佔全世界五分之一的穆斯林人口。如果說他們絲毫不為最基本的生活願望所動,這純屬有辱人格的無稽之談。人類的眾多文化各有千秋,但是對美好事物的渴望,普天之下人同此心。我們渴
望安全,不願受殘酷暴行的欺壓,人心皆然。我們渴望照拂我們的孩子,為他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心同此理。正是由於這些根本的原因,不論何時何地,自由和民主將永遠鼓舞人心,仇恨的口號和恐怖的伎倆永遠無法與之同日而語。」我非常同意布希的這一觀點。正是出於對自由、民主和人權的熱愛,我祝福伊拉克人民在國際社會的幫助下,早日擺脫獨裁者的壓迫、奴役和愚弄,早日擁有「民有、民治、民享」(林肯)的政府和「言論及發表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不虞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羅斯福)的自由生活。
(《二十一世紀環球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