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正常的邏輯推理,欠債的肯定大部分都是窮家小戶,或是投資失敗者和病態賭徒。而香港的實際情況卻完全背離了正常邏輯。前些時候,香港一家機構,對本地300個欠債求助個案進行分析。他們發現,相當部分欠債人並不是經濟沒有來源或低收入的窮人。他們遠比靠領救濟金度日的群體富裕,欠債的主要原因是「過分揮霍」。在這批有代表性的個案中,因生意失手、賭博欠債的只佔17%和16%,因買樓不當而淪為「負資產者」欠債的,也只佔6%;而最大頭、佔了總數一半的欠債人,是因為大手購物、失控消費負的債!個案中,7成以上欠債人有穩定的職業和收入,而且其中4成以上收入不菲,有的月收入高達7萬元。
這種「富裕人」多欠債的「奇異現象」,讓人既吃驚也不吃驚,驚的是真沒想到欠債的會有這麼多的「富人」,不驚的是,想想前些年香港泡沫經濟那麼厲害,能不留下點「奇景」嗎?眼下的這一「奇景」,其實正是泡沫經濟的一種嚴重後遺症。
想想前幾年,香港真是要多「火」有多「火」。排一夜隊,倒個「樓花」賺幾萬、十幾甚至幾十萬,是常有的事;打聽打聽「消息」,跟風「炒」上一把股票,就換輛新「奔馳」,絕不是什麼神話。泡沫經濟的持續膨脹,使港人大賺「快錢」、「容易錢」,著實發了不小的財,而且是全社會性的。一位朋友也許說得有點過分:那幾年,只要不是傻子,全能發。但也是在那個「遍地黃金」的年月,港人在「可勁兒摟」的同時,也不知不覺地養成了「可勁兒造」的不良消費習慣。白天炒股、炒樓猛賺,夜晚酒樓、歌廳猛吃、猛玩,名牌狂買,成了不少人的生活模式。來得容易,用著痛快。經濟「脫軌」,使人們生活也脫離了正常軌道。
港人,大概誰也沒想到會有亞洲金融風暴,更沒有被西方經濟衰退拖累進泥淖的思想準備。面對經濟形勢急轉直下,股市、樓市的持續低迷,部分港人整個傻了。這時,一些港人的「消費脫軌症」就凸顯出來:發「橫財」的路一下子斷了,但發「橫財」時種下的瘋狂消費習慣卻馬上改不掉。於是他們成了收入恢復正常、消費卻依然「脫軌」的「怪人」。他們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被心理專家稱為心理病態的「強迫性消費者」。這種病人最重要的特徵是:先機械性地頻密購物、購物後馬上就自責,惡性循環不已。當然,除了自身的「病根」外,近年來銀行為擴大業務而濫發信用卡,則是他們「久病不癒」的外部推動力。為此,專家提請全社會重視這一問題,媒體、學校、社工等多方面加強理財教育,銀行嚴格控制信用卡發放,不要讓這種「社會病」繼續蔓延。至於病情嚴重者,則應及時尋求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以盡快恢復「常態」。
其實,香港政府的嚴重財赤問題,何嘗不是大體相同的條件造成的呢?畸形的財政結構,也是泡沫經濟留下的後遺症,經濟「脫軌」留下的「負資產」。現在,政府提出和醞釀推出的一系列削減財赤的舉措,包括精簡架構、減低薪酬、節省辦公費用以及推進部分公營機構私營等,都是在矯正畸形,擠壓財政方面的「消費泡沫」,醫治「脫軌症」。而那3000億財政儲備,就是港府治「病」的本錢。如果聽任「脫軌」下去,等把本錢花光了再治「病」,就什麼都晚了。
無論個人還是政府,治病肯定都會有痛苦。與戒毒一樣,你不忍著,日後就會痛苦無窮。想想關老爺「刮骨療毒」的勁頭吧。再不醫治「可勁兒造」的病症,不狠擠「泡沫消費」,今後的日子能好過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