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 大陸銀行改革的困境


海內外關注中國大陸經濟的人士都很清楚,大陸新領導班子面臨最嚴峻的考驗之一就是潛在的金融危機。有一位美國的華裔學者認為,大陸當局依靠現代技術武裝的國家機器,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種局部的危機,因此,如果沒有一個機制能夠同時觸發全國性的危機,大陸當局就可以無視百姓的不滿,繼續混下去。他認為,這個能夠同時觸發全國性危機的機制就是銀行危機。

五年以前,當金融危機的風暴席捲亞洲各國時就有人指出,大陸也存在爆發銀行危機的可能。江澤民、朱鎔基對此不敢掉以輕心,雖然一方面繼續粉飾大陸的金融狀況,另一方面也開始學習各種所謂"化解金融風險"之道。無奈他們改變不了諱疾忌醫,避重就輕的本性,只是學了一些自欺欺人的花架勢。他們知道,為了降低銀行危機爆發的危險,必須將不良資產的比例控制在較低的水平。但是,他們不能正視導致大陸銀行不良資產迅猛增長的真正原因。結果,並未對銀行系統進行實質性的改革。朱鎔基所謂降低銀行金融風險的兩大措施,一個是由財政向國有銀行大量注資,另外一個措施就是把銀行的壞賬剝離出來,另組資產管理公司來處置。換句話說,朱鎔基只不過是用作帳的手法,使大陸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下降了。這無異於對一個高燒的病人外敷冰袋然後宣布病人已經退燒。

這個並不高明的把戲,在當時就被許多人看穿,指出這種措施只能刺激更多的銀行壞賬的發生。短短几年裡的事實證明,這些人的看法是正確的。當年,大陸當局自己評估的銀行不良資產率為20%。朱鎔基在1998和1999兩年注入了1.7萬億本金用來填補壞賬黑洞。但是,到2002年底,大陸官方自己承認的壞賬率已經達到25%,而國際權威機構的評估則遠高於此數。

面對這一現實,一貫以漸進改革派自詡的周小川不得不在最近大陸央行工作會議上說:如果靠漸進式的方式提升資產質量,可能跟不上整體經濟對金融業的要求,還可能在提高金融資產質量與支持經濟就業增長這兩種目標之間產生衝突。但是,如果放棄一些人主張漸進的方案,是否意味著大陸當局再度大規模對國有銀行注資呢?周小川對此沒有發表任何具體的意見,只是說,需要有新思路、新舉措。

大陸財經報刊《21世紀經濟報導》發表社評,題目是"不良資產處理加速,重注資更要重改制",鄭重提醒周小川,莫忘前幾年單純注資毫無效果的教訓,要把改制放在更優先的位置上。但是周小川能夠聽從嗎?

所謂改制,是大陸對私有化的一個比較溫和的說法,以避免刺激一些政治神經過敏的人。《21世紀經濟報導》的社評撰稿人顯然是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解決不良資產的治本之道在於把國有銀行私有化。這種主張雖然在理論上不無道理,但是在大陸中國的現實中能夠行的通嗎?私有銀行不是在任何經濟環境下都能夠並且願意發展的。中國大陸的多數地方,政府以及政府擁有的企業依然主導著經濟決策,是大陸投資主要的決策者,因此,不論銀行是否私有化,他們的主要的客戶不是別人,而只能是政府和政府的企業。政府和政府企業投資決策的一個基本的共同點就是不大在意資金的回報,而主要關心短期的政治回報。在大陸缺乏法制和民主制約的環境下,私有銀行的生存空間事實上是非常有限的。

在不改善大陸的政治和法制環境的前提下,加速銀行的所謂改制,極有可能出現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加速資金向少數沿海發達地區的集中。目前的大陸,私有銀行確有發展空間的就是少數沿海發達地區,尤其是浙江省。但是,不可能想像在這些有限的發達地區為數億的就業不足者和失業者創造充分的就業機會。事實上,目前大陸內地和農村資金外流對當地經濟的打擊已經非常嚴重,所謂加快銀行改制,只會進一步加劇這個問題。

大陸的銀行危機不是單純的銀行體制問題,而涉及到許多基本的制度。大陸銀行改革的困境在於大陸當局沒有能力面對基本的制度問題,而企圖想從單純的銀行改革中尋求出路

(自由亞洲電臺 2003-02-10)(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