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博士生導師,大概有三類人。一類是文革前的大學生,屬老一輩。這類人目前是中國學術界的主力,但當年他們讀書時受蘇聯影響,知識結構單一,研究手段陳舊,與現代科學前沿方向嚴重脫節,許多老先生讀不懂英文文獻,不會發email,不知本學科領域的前沿方向,這樣帶出來的學生,水平可想而知。第二類是當年的知青,工農兵學員,文革後讀了個研究生或公派留學,年紀大,國外不好混,就毅然歸國。這類人經過文革洗禮,心思根本不在做學問上,一心想做官往上爬。如今中國大學裡的中層官員,多見這類精通厚黑學的人的身影。第三類就是近年新提的80年代的大學生研究生,筆者在國內的同學不少這兩年都提了教授,博導(據他們說,給俺弄個兼職教授也易如反掌) 。這類人儘管知識結構比較完整,多有出國訪問經歷,也接觸了世界前沿,但畢竟經驗積累不夠,資歷尚淺,人數不夠,短時間內難以擔起大梁。
這就是中國學術界學術代頭人的現狀:知識老化陳舊,人員參差不齊,普遍學術水平低,不具備把握本學科前沿方向的能力。他們帶出來的博士生,而且是大呼窿地一帶十幾個的粗製濫造,能有多高水平?
筆者覺得,中國提高博士導師水準的途徑在於,一方面大力提高國內年輕一輩的學術水平,多把他們送到國外進修訪問,讓他們接觸到世界最新科技前沿;另一方面設法大力從海外招聘受過西方學術訓練,在西方學術機構中有過研究經歷的學者。可以不必一定要有faculty職位,PostDoc這樣的Research Associate也可,只要專心回國踏實幹,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優勢,只要給他們條件,環境,投入產出比興許比那些光要錢,不幹事的「兩頭跑」的光環人物好得多。我要是國內的大學校長,就把目光放在這些年輕人,一所大學能招回十幾個這樣的國外的Ph.D. ,學術水準必然大有起色。
二,培養體制落後,目標不明,方式陳舊
博士學位作為最高級的academic degree (區別於professional degree) ,其培養目標應當是從事科學研究的高級人才。這一學位應當提供最高級的學術訓練,以培養受訓者的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而非書本知識的學習。這一目標的實現是靠相當一段研究工作時間和一定的工作量來保證的。在英美的研究型大學,科學和工程類的Ph.D. 一般都需要5-6年時間(甚至更長) ,修課時間1.5 - 2年,其餘的3-4年時間都是做研究,待畢業時,其研究工作具有相當的工作量,就算不是一流的工作,也保證學生受到了足夠的科學訓
練,具有了獨立開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反觀中國的博士生培養,考上後總共只有3-4年時間,其中頭一年還是修學位課,剩下短短的2年時間能做什麼事?結果是,中國的博士生往往給人感覺是在碩士後再多修了幾門課,再糊弄一篇學位論文,學術素質和研究能力較碩士生並無大的區別。筆者在國內讀的碩士,目睹group內博士生的庸劣,感覺在國內讀博士純屬浪費時間,因此出國攻博。
中國應該修改博士生培養計畫,應從本科生招生,培養時間至少應5-6年,論文研究時間保證至少要有3-4年。應讓碩士生與博士生有本質差別,前者著眼於高級專業培訓,後者則是高級學術研究人才的培養,在培養計畫,課程設置和培養手段上應有質的差別。
三,管理不嚴,學風敗壞,粗製濫造
中國的博士生人數據說是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但別忘了,美國是給全世界提供了教育培訓) ,而且按教育部的「大躍進」 計畫,2008年就將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更不可思議的是:中國的博士生畢業率也是世界第一!淘汰率不到1%。我曾聽到一個非正式的說法,在美國前100名大學招收的Ph.D.學生中,最後拿到Ph.D. 學位的大致為25%,有75%的人都半路轉走或淘汰了。UC Berkley的計算機博士生系的Qualification考試是出了名的「鬼門關」 ,每次都有一半的學生被刷下。筆者讀博的大學在全美只排到50名,但當
年的博士資格考分筆試,口試兩關,筆試就有25%的人刷下(經研究生院院長特批可再考一次) ,最後拿到博士學位的人真的只是入學時人數的25%有許多人拿個Master就走了) 。
而中國的博士生畢業就輕鬆得形同兒戲,考上就沒有畢不了業的。近聞國內幾所好一點的大學對博士生畢業必須有核心期刊論文的要求引起一片嘩然,其實,在美國較好一點的研究型大學,哪一個對Ph.D. 畢業沒有publication的要求?這有什麼奇怪的?其實,只要你的dissertation research工作量到了,發表論文根本不成為問題,關鍵是看你的工作水準。覺得中國的博士培養應以一定的淘汰率來保證質量,考慮到中國教育資源的寶貴性,25%的淘汰率應該比較合理。應該讓博士生明白,並不是進校就能保證你拿得到學位,
這需要hard working and talent,這是一個commitment。
其他的中國博士學位中的權錢交易,秘書代聽課,首長拿博士。。。之類就不說了,像吳胖子那樣寫本「世界傳播中國之大國策略」 之類狗屁不通的小冊子就拿了復旦的博士學位之類的事,實在是砸復旦的招牌,讓人感覺復旦還是不脫解放前一野雞大學的本色。近來又聽說著名的「奧運冠軍」 鄧亞萍準備以「2008年奧運對中國的影響」 為題到劍橋去拿博士,讓我們試目以待,看沒落的英國人是不是真的要大甩賣他們的學位。另外,國內的在職博士授學位也是個大問題。筆者當年在國內大學的同學,同事,兩年不見,全都博士黃袍加身,得來容易。一問,紛紛都是近水樓臺,不用考試,現成的原來的導師,胡亂做篇論文,僅僅兩年時間,全都「博士」 矣!真讓
我們國外的人目瞪口呆。據說,教育部大力推進高校教師擁有博士學位的比率,這種在職博士算是速成班的一種。至於水平如何,現成有一例子----筆者原來國內的一個同學,拿了在職博士,後來又聯繫來美攻博,我問他已有了博士,何必再吃這個苦,他自己苦笑道,那個學位是糊弄來提職稱的,根本沒學到任何東西。近聞北大經濟學院停招在職博士,大概也是意識到了這種種的弊處。
上面是筆者個人對國內博士培養制度的一孔陋見,限於個人學識,難免挂一漏萬。儘管我對中國培養的博士作了不客氣的批評,但不可否認,國內土博士中仍有姣姣者,仍有不少優秀人才。筆者無意否定全部的中國培養的博士,只是想分析,針砭一下國內博士培養制度的不合理之處和腐敗的學風。謬誤之處,請讀者斧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