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敵人並不難。即使沒有需要立即真刀真槍玩命的敵人,也可以設定一個假想敵。即使沒有現成的敵人,也可以製造一個敵人--在國際政治中,沒有比製造一個敵人更容易的事了。而且,製造敵人可能是人類的本性使然。然而,分辨政治朋友卻不像分辨政治敵人那麼容易。但是,一個國家若沒有真正的朋友,則難免成為國際舞台上的孤家寡人。當年,中共與還可以算得上政治朋友的蘇共陣營鬧翻以後,就成為了這種孤家寡人。毛偉人喜歡講反話,在中國失去所有朋友的時候,最高指示說「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有位德國人,叫Carl Schmitt,曾經提出一個劃分敵友的標準。他講,只有在非常狀態下,才容易分辨出真正的朋友。戰爭就是一種非常狀態。在戰爭狀態下,處於同一個陣營中的國家就是朋友。常態之下,任何國家和任何國家都可以有經濟、貿易、商業、文化等方面的往來,因為這些往來使各國有利可圖。但是,經濟、貿易等方面的交往,並不必然形成政治朋友。兩個貿易大國之間爆發戰爭的事情並不罕見。相反,兩個缺少經濟貿易交往的國家,可能會成為政治朋友,在非常狀態下站在同一個陣營。
按照這種標準衡量,中國在國際間缺少政治朋友。中國與各國的貿易額在過去20年間飛速增長,商業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也日益密切。但此類交往並沒有為中國帶來政治朋友。曾幾何時,中國的領導人對玩弄手中的貿易訂單洋洋自得。但是,貿易訂單並不能使敵人變成朋友。當然,出國訪問也不能使敵人變成朋友。但是,貿易訂單和出國訪問卻能製造朋友的假象。這種假象只能使中國那些本來就缺少國際戰略眼光的政客,對國際問題進一步喪失判斷力。過去幾年,中國的所謂大國外交到處碰壁,與此不無關係。
俄國人手中沒有中國那麼多貿易訂單。然而,俄國卻不缺少擁有國際眼光的戰略家。更重要的是,俄國已經甩掉了意識形態的包袱和不切實際的超級大國夢。10年之間,這個昔日西方陣營的頭號敵人,日漸成為西方陣營的朋友。有人講,這種戲劇性的變化是蘇聯解體造成的。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判斷。一個國家的解體與國際間的敵友陣營劃分,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國家解體既可以導致新的朋友產生,也可以導致新的敵人產生。俄國解體後,日益成為西方陣營的朋友,然而南斯拉夫解體後,卻成為西方的敵人,終至兵戎相見。所以,俄國之與西方陣營化敵為友,不是因為解體的結果,而是因為解體之後政治選擇的結果。而政治選擇需要擁有國際眼光的戰略家。
中國領導人手裡可能不缺少貿易訂單。但是在國際政治中,他們缺少比貿易訂單更重要的東西:一是缺少甩掉意識形態包袱的勇氣和能力;二是缺少面對現實調整超級大國夢的智慧;三是缺少國際戰略眼光和國際關係的經驗。這對中國的國際地位所造成的損害是致命的:在國際間沒有政治朋友。雖然與各國的貿易往來不斷增加,但在非常狀態下,沒有能和中國站在一個陣營中的朋友。
在國際舞台上,這種沒有政治朋友的狀態,導致中國處於國際政治的主流之外。單純依靠經貿往來並改變不了這種現狀。貿易夥伴不會因為在中國賺錢多就成為中國的政治朋友。雖然政治離不開對經濟貿易的考量,但政治利益畢竟不同於經濟利益。在二者衝突的時候,經濟利益可能要讓位於政治利益。而中國的領導人試圖在國際關係中以經濟利益取代政治利益,最終可能只是一廂情願罷了。西方與俄國日益接近的關係,並非主要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中國的領導人如果有足夠的智慧和頭腦,可能會從中、俄與西方關係發展的不同道路中,吸取俄國的經驗和中國的教訓。在國際關係中,經貿夥伴在任何時候都取代不了政治朋友。因為,經貿夥伴在面臨國際間政治抉擇的時候,隨時可以變成政治敵人。
誰是我們的朋友?在這個問題有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之前,中國難以成為一個政治大國。一個沒有政治朋友的國家,難以只靠其貿易額而成為政治大國。所以,在中國在國際間擁有真正的政治朋友之前,所謂大國外交,不過一句空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