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用消費貸款遭遇尷尬
曾經在全國率先開展的上海個人信用消費貸款,如今風光不再。由於運作當中頻頻發生信用危機,以致無利可圖,這一新事物正陷入全面退出的尷尬境地。
據中國青年報,有數據顯示,1998年至2000年,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耐用消費品貸款共貸出14964筆,貸款金額達1.103億元。而今年,只發放此類貸款983筆,金額僅1033萬元。
作為上海最早開展個人信貸消費的商家,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曾經人流不斷的個人信用消費部,如今葉門庭冷清。1999年和2000年該店每年電視、電腦等耐用消費品的信貸銷售總額都超過2000萬元,今年卻連500萬元都不到。
現在,曾經與該商場合作過的5家銀行,不是暫停了該項業務,就是縮小了貸款範圍。
從今年8月開始,中行上海分行停發用於個人信用消費的額度卡,與華聯、友誼集團等8家商場聯手開辦的個人信用消費貸款也陷入停滯。
曾經火爆了申城
作為一種面向個人的金融服務業務,個人信用消費貸款曾經火爆了申城。
早在1995年,工商銀行就通過一個合資公司運轉個人信用消費業務,推出後極受市民歡迎,盈利也頗為可觀。
1997年,工行上海分行瞄準了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專門成立了耐用消費品信貸部,在全市最早專門開展此項業務。開張前兩個月就貸出1000多萬元。
一時間,「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成為申城居民最熟悉的廣告詞。由於市民都排著長隊來申請這項貸款,當時銀行出現了加班加點發放貸款的情形,甚至連銀行行長都親自上陣。
以耐用消費品為起點,銀行個人信用消費市場迅速壯大,擴展到了汽車、旅遊、助學、留學、存單質押等7大領域。
銀行:緊急剎車實屬無奈
就在個人信用消費市場被廣泛看好的情況下,今年申城的商業銀行幾乎不約而同地提高了個人信用消費貸款的門檻,或縮小了放貸範圍,或暫停了此項業務。
「出現這種情況,確屬不得已而為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個人金融服務部副總經理陳鳴忠說。
個人信用消費貸款拖欠率上升,是導致銀行大幅縮減此項業務的直接原因。據陳鳴忠介紹,在工商銀行發放的7大類個人信用消費貸款當中,耐用消費品貸款違約率最高。
他分析,原因之一,就是耐用消費品的主要客戶群體以中低收入的工薪階層為主,包括下崗職工。由於該群體收入的相對不確定性,再加上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導致拖欠發生率比較高。
中行上海分行透露,發生問題的放貸筆數達到總數的1%。這個違約率明顯偏高。因為在銀行內部,個人信用消費風險一般控制在千分之幾。
信用體系不健全加劇風險
儘管目前上海已經建成了個人聯合徵信系統,銀行在放貸時,也會去查詢這個系統。但由於其中儲備的個人資料相當有限,尤其是許多新上海人沒有資料,因此發揮的作用可想而知。
如此情況,銀行只得自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資源去作客戶資信調查。但由於貸後管理、檢查催收、客戶債務重組等等跟不上去,缺乏一個整體的風險控制體系,效果並不理想。比如,有些客戶買了彩電、冰箱之後,拿去抵債;有的因為家庭破裂,把銀行貸款擱置一邊,誰也不管。
由於信用體系不健全,為了一筆貸款的發放,銀行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調查貸款人的信用。一旦發生拖欠,為之配備的催討人員、法律訴訟人員的相關費用也相當之高。
以銀行發放一筆3000元的貸款為例,一年平均利差為2%,一年期的利潤是60元,但銀行為之付出的成本也與此相差無幾。其中,光是宣傳資料和合同的資料費就是30元。一旦發生拖欠,銀行再行追討所發生的費用,就遠不止這個數字了。
於是,以盈利為目標的商業銀行有的選擇退出,有的則縮小了放貸範圍,提高放貸門檻。
交通銀行上海分行規定,只對公務員、教師、醫生、銀行職員4種人貸款;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則規定,只對銀行、證券、保險、跨國公司、股份公司的管理人員、公務員、律師等發放貸款,或者規定只對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員發放貸款。
銀行粗放管理也應檢討
這樣一來,雖然風險係數降低了,但銀行個人信用消費市場也大大萎縮了。於是,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一方面,需要貸款的中低收入階層貸不到款,而那些事實上不需要去為個人信用消費貸款的,銀行卻對他們敞開了大門。
有識之士指出,雖然銀行放貸憑的是個人信用,但也不能把板子全打在客戶缺乏信用上面。目前銀行所處的尷尬局面,與銀行自身的粗放管理導致成本居高不下也有很大關係。
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個人金融服務部副總經理陳鳴忠也認為,不能光埋怨客戶不講信用,實際上,銀行也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
比如,發放一筆3000元的貸款,為什麼會與發放一筆幾百萬元的貸款費用相當?這說明,銀行自身也存在著粗放管理的問題。
據悉,目前很多銀行仍處於手工操作狀態。由於技術的落後,銀行無法預知客戶每月還貸的準確情況。有的客戶幾個月不還貸,銀行也不知道。信息的不對稱,幾乎使銀行風險控制流於空談。
因噎廢食非明智之舉
業內人士指出,與國外如火如荼的個人信用消費相較,中國的個人信用消費才剛剛起步。如果因噎廢食,斷不是明智之策。入世以後,可以預見的是,中外資銀行首先就會在個人金融服務、提供信用消費方面展開競爭。與其現在被動應對,不如主動出擊去迎接這個挑戰。
目前,滬上一些銀行已經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今年投入巨資,建立了一個電腦網路平臺,所有個人信用貸款全部實行計算機聯網。凡是個人申請信用消費貸款,可實行電子審批、電子監控、電子自動扣款,從而大大降低成本,增強了風險控制能力。
同時,工商銀行將在前幾年開展此項業務的基礎上,整理分析客戶數據,再細分客戶市場,針對不同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對還貸情況好的,要實行更優惠的政策,更方便、快捷、科學的服務,而對那些信用記錄不好的客戶,則令其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