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世界地圖,可以看到一個奇特的現象,幾乎所有發展中國家,都籠罩在腐敗之中。拉丁美洲、亞洲、非洲,貧窮的國家,人民衣不遮體,食不裹腹,而國家的權貴們則花天酒地,住的是洋樓別墅,開的是奔馳寶馬;在那些經濟已經走上起飛階段的國家,國民飽嘗失業和通脹之苦,權貴們則把權力當籌碼,地位當印鈔機,懷揣美國綠卡,手拿瑞士銀行帳號。馬科斯有幾十億存款,蒙博托的私有財產是全國 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中國則在十年前就流行了「大倒作報告,中倒睡大覺,小倒到處逃」的民謠。
從中國的歷史看,腐敗不是近代所特有的現象。考察中國的歷史,任何一個朝代的開始,都是吏治比較清明的。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無論是和尚出身的朱元璋,還是馬背得天下的努爾哈赤、皇太極。但到了中後期,腐敗之風便如席捲朝庭,天子面對現實也只有無奈的份。東漢靈帝時,朝政昏暗,宦官擅權,公開賣官鬻爵,上自公卿,下至縣令,按職論價,都在拍賣之列。一時求官者競相奔走,儼如負販。到了清朝,「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更是當時社會真 實的寫照。連清廉的官吏尚且如此,在乾隆朝出了富可敵國的和便不足為怪了。當年雍正執政,行事嚴厲刻板,對辦事不力,假公濟私的官吏動輒以入獄流放相挾,吏治還算清明。但自雍正離奇暴亡,乾隆接過權杖時,便一改其父嚴厲冷峻的處事行為,開創了平和放任的風範,一時為官者購地置屋、嫖娼押妓、截留公款成風。儘管乾隆朝也算是中國歷史的盛世,但因為腐敗之風由此而起腐敗,對歷史來說是個擺脫不了的情結。
中國歷朝歷代頻頻出現腐敗風,無非由於這樣一些原因:
一,封建政治是腐敗的本源。
中國是個有著兩千多年封建歷史的國 家,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中國實行的是封建政治,長期的皇權思想使中國人習慣於將自己的一切寄託在一個偉人的身上,而不是依靠制度或體制來規範人的行為。在中國,人治往往比法制更有市場,年長者可以一言九鼎,有威望者可以力排從議。皇帝就是天子,他說的話勝過任何一部法典。遇到開明的皇帝,就遇到了公正和真理,而遇到一個昏庸的皇帝時,謬誤也是真理。
在中國,不把一個人逼到絕路是不會反抗的。陳勝吳廣起義是這樣,高迎祥李自成也如此。然而,起義者的人生終極目標並不是為了世界大同,寰球同此涼熱,而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劉邦得了天下便將劉姓子弟分封為諸王,一千年後的朱元璋也未能免俗,結果朱姓各王為了更大的利益而火拼,叔叔奪了侄兒的天下。成者為王敗為寇,從那些失敗者和不成氣候者的身上,同樣可以看出這一點。劉宗敏協助李自成攻入北京,逼得崇禎 上了吊,便自以為「革命」告成,為了個陳園園不惜與吳三桂兵戎相 見,結果把起義的燎原之火變成了九宮山的星星之火,且很快被民團扑滅。土匪座山雕按說在歷史上還算不上個角色,但他也喊出了「封你個師長旅長干干」。可見,中國歷史上的風雲人物,大多是謀利,能力大者得天下得皇位,能力中者謀個封疆大臣,能力小者,便只好弄個「師長旅長干干」。以這樣的人治理天下,其屬下之所為自 然是見利忘義,為利是圖了,腐敗之風便也難免。其實這也正符合人之本性,「食色性也」。在封建政治制度下,這種人之本性得到了充分體現.
二,找不到合理的機制,無法對官吏進行約束,是腐敗在重要因素。
吏治清明,是中國歷朝歷代開明的皇帝、正直的大臣、平民百姓追求的目標。但正如上面所說的,在皇權思想支配下,人們只能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皇帝、青天身上,而根本不懂得如何從機制上尋找杜絕腐敗的鑰匙。包公得以名垂千史,於化龍被人奉若神明,只因他們鐵面無私,廉潔清正。但他們只是整個封建社會千年淘出的兩粒金子。不幸的是,中國封建政治的機制可以從砂中淘出金子,卻無法鑄出金山。
儘管元朝設立了督察院,清朝有密折制,但都不能阻止整個社會和官僚機構的腐敗成風。中國的科舉制度帶來的一個副產品是裙帶風。李白要出人頭地,首先得拜見張九齡,如果不是歐陽修的提攜,蘇荀終身都是一介草民。「同學同鄉同進士」這句詩是當時社交場真實的寫照。於是,每一個官吏的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裙帶集團,一榮俱榮,一毀俱毀,一個腐敗者在皇帝面前被人參了一本,立刻便會有其他人出面擔保,而參本者,絕不會是本集團的成員。當然,的確也有「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錚錚鐵漢,但更多的人包括包公等人在內,其實他們更關注的是自身的名節,而遠不是意識到了這個制度的不對,他們試圖以自身的行為為社會樹立一個榜樣,卻沒有想到要建立一個更為公平的機制,用制度保證這個社會的公平和清廉。
更為可怕的是,有的當朝皇帝把腐敗看成是討好和利用官員的手段,身邊的人給的是物品賞賜,遠的人給的是肥缺,對那些舉足輕重人物不合朝綱的行為聽之任之,參本也來個「留中不發」。在太平天國年代,咸豐帝讓曾國藩的湘軍去為了對付洪秀全的太平軍,為了讓湘軍賣命,允許他們攻下一座城池後劫掠三日。每一場勝戰打完,湘江弟子都要滿載而歸,長江之上隨時可見沈重的船隻逆流而上把戰利品運? 中國歷史上還有的皇帝以賣官籌集各項費用。乾隆為了籌措治淮經費,便是一例。這些買官者即無才又無德,大多數憑有財有勢有關係網,便驟得美任,戴上烏紗。當然,花錢得官者還必須補了實缺才能 撈回本錢,而一但他們真的補了實缺,便會變本加厲,近乎瘋狂地腐敗。
三,權力集中,缺少制衡,是腐敗的溫床。
在中國,無論是明君還是昏君,都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在下面,無論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還是明清的內閣六部制,軍政大權都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上。各部都直接對皇帝負責。中下級官吏,都是集政法於一身的,任用罷免都要經過皇帝。這種政治體制,使得中央及地方官吏的權力高度集中,而又缺少對他們權力的制衡,更便於他們的為所欲為。
和坤斂財有術,但他斂財之時,決不會技術高超到旁人一無所知的程度,只是他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誰也不能拿他怎麼樣,也不敢拿他怎麼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是中國文人墨客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到了這個境界後,自然是名利雙收。其實,斂財有術者也不僅是和一人,否則也就不能在三年之內得到十萬雪花銀了。《紅樓夢》上的賈家,用今天的話說也就賈政一人有工作,卻養了一大家子一百多口 人,如果僅靠賈政一個人的俸碌,賈寶玉是再也不會有與姐妹們飲酒 賦詩的閑情逸致的。管鹽的吃官鹽與私鹽的差價;管稅的吃銀子的火 耗;管水的每年在水利工程上刮一層油,就夠本了;至於帶兵的,更 有「窮文富武」給予佐證他們的富裕程度。吏、戶、禮、兵、刑、 工,算下來誰都不是清水衙門。他們能這樣做,是除了皇帝外誰也管 不了他們。他們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
從歷史長河看,中國的現代是過去的延續。一個從封建社會改朝而來的社會,很難真正洗心革面脫胎換骨,儘管從制度上說,我們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但一個初級階段,便為我們的現實定下了基調。從許多方面看,我們都沒有擺脫封建的殘餘。 中國的政治還不是民主政治,如果說我們的父輩在奪取江山的時候還滿含了一腔熱血,還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激情,但到了今天的這一輩,熱血已經冷卻,激情已經淡化。現實代替了理想,物慾代替了理智。改革開放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更解放了人們壓抑多年的慾望,正所謂,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人們的一切政治行為都成了經濟利益行為。
按照民主政治的要求,政治應當以公民權利的自由和平等為核心原則。任何公民不管其個體差異如何,在政治生活中都應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但事實是,權貴階層利用手中的政治權力廣泛開展謀利行為。有權階層和無權階層毫無平等可言。價格雙軌制時,掌握一紙批文便可以日進斗金;一身制服便成了權力的象徵,不留下買路錢休得過關。活脫脫一個「剪徑大盜」的行徑;法官一方面向你宣傳說在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卻幹著吃了被告吃原告的勾當。
在今天的中國,權力還是那樣集中,民主政治還要求以多數決定作為基本原則。但在現實中,我說了算的事比比皆是。這與「朕即真理」 是何其相似。一個工程大家認為應當給甲干,因為甲有資質。但領導說給乙干,就給乙干了。因為他們是同鄉,或給了他說不清道不明的好處;一個好端端的企業本來是盈利的,來了位新廠長後,卻虧損了,因為他把技術和業務交給了一個鄉鎮企業,結果全廠職工下崗回家;「別看廠子小,廠長坐藍鳥;別看廠子差,書記坐皇冠」不是個別現象。一如封建制度下中國的權貴無人管束一樣,今天的權力階層也難有實質的管束。
如今對腐敗現象的監督機制,主要來源是紀委和反貪局。但奇怪的是,每一個單位的紀委,恰恰是人們最不願去的地方,因為紀委聽命於黨委,黨委書記說這個人是能人,給我們企業帶來許多實際利益,不能查。紀委書記只有照辦的份。更要命的是,到了紀委,無形中是給減了工資,因為別人本來想賄賂一下的,現在也不敢了。任何一個部門都可以到下面去打打秋風,紀委來了,最多只能享受到四菜一湯的待遇。收入的含金量一低,實際就等於減了工資。而反貪局同樣不是一個獨立辦案的機構,它的上面有檢察長,檢察長上面有區委市委省委。大老虎不敢抓,小老虎又抓不了。
穩定是壓倒一切的任務,「把北京處以上的幹部全部抓起來肯定有冤枉的,隔一個抓一個,肯定有漏網的」。把各級幹部都抓了,工作誰來做,社會還怎麼穩定?某地抓了個副市級幹部,在坦白交待時,他把檢察長和市委書 記也咬了出來,你叫反貪局長咋辦,當真烏紗帽不要了?只好拖下去。治理腐敗,當然得狠下猛藥,但首先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治標先得 治本。吏治清明,是中國幾十代人為之嚮往追求的目標;根除腐敗, 是中國人最強烈的呼聲。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國人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還得靠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