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普通報刊領導替換,應屬正常。然而,《廣州日報》是大家公認的中國大陸目前最具影響的報紙,況且接管這家報紙的不是報人,而是一名職業軍人。這樣,《廣州日報》領導層的變動,就變得異常敏感了。《廣州日報》被中國大陸同行稱為思想最開放、改革最成功的一家中共市委機關報。其社長的易人,意味著中共黨報改革、新聞自由,面臨一場新的考驗。
據廣東傳媒有關人士介紹,將履職的新社長張德安,在任新聞出版局長前,為廣州軍區空軍的師級政治軍官,幾年前從軍隊轉業到廣州市任該職。
黎元江在中國大陸報界幾乎無人不曉。他於1991年任《廣州日報》社長,時年僅30多歲,是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黨委機關報報社長之一。由於黎的政績顯著,得到當時市委書記高已人和市長黎子流的賞識,很快便被提升任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長,同時兼任《廣州日報》社長。按照中共的慣例,宣傳部長必為黨委常委。而黎元江一直沒有提升廣州市委常委。據說有兩個原因:一是原賞識黎元江的高姓廣州市委書記調離廣州,未來得及將黎提升;二是《廣州日報》在黎元江統率下,大膽改革,以刊登大量干預民眾生活、揭露社會醜惡現象的社會新聞吸引讀者。這種「抹黑」社會主義制度的新聞,必然傷害上層官員的切身利益,引起這些人的不滿。黨委討論他的升遷時,有不少人反對未能獲通過。
據廣東媒體有關人士介紹,近10年來《廣州日報》發行量突飛猛進,從原來的20幾萬份,發展到現在的160多萬份,廣告收入也由原來的幾千萬元,發展到現在的12億多元。《廣州日報》無論是發行量、還是廣告收入,都遠遠領先於中國大陸報紙同行,因此被中央特批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報業集團,其旗下有十幾家子報、多家雜誌和一家出版社。中國報業將它所創造的奇蹟稱為「《廣州日報》現象」。它打破中共黨委機關報死水一潭的瀋悶氣氛。
它的成功改革,頃時引發了中國報業的改革浪潮。不少省、市級的黨委機關報,由於受制省市委,無法進行新聞改革,只好改弦換轍,轉辦都市報或商報等附屬報紙。最早創辦《華西都市報》的四川省委機關報《四川日報》取得了成功。各省為此紛紛效仿。
中國大陸出現前所未有的好現象:報紙揭露、批評、報導日益增多。讀者對報紙的信賴程度有所提高。中共高層為此產生恐懼感,遂下令「殺雞儆猴」。近一年來,中宣部對一些大膽違反黨的宣傳紀律、過度超脫的報刊進行嚴厲整頓。有的社長、總編輯被撤換,有的甚至整份報紙被停刊、取締。
《廣州日報》雖然未有遭到大規模的整肅,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卻不小。報業同行都說黎元江實際上是走政治鋼絲。這麼多年來,他能沒有跌跤倒下,也是個奇蹟。知情者說,黎元江具有商人兼政客本事,從中宣部到廣東省委都有他的靠山。當然更多人認為,是他的患難之交──前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於幼軍──在背後為其撐腰。報紙出了事能及時疏通、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今年廣州市兩家黨的傳媒發生了同一樣嚴重違規事件:在中共反法輪功鬥爭高潮之刻,《廣州日報》副刊版公開刊載文章介紹「法輪常轉」菜式。廣州電視臺則錯讓朱鎔基總理名字和法輪功修煉者排列一起的字幕,公開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事件發生後引起中央宣傳部和中共中央辦公廳的憤怒。他們下令廣東省委一定作出嚴厲處理。結果,廣州電視臺從臺長到編輯、操作人員均受到撤職等處理;而《廣州日報》則只是一紙檢討了事。由此可以看出這位《廣州日報》社社長的能耐和本事。
刊登大量揭露社會陰暗面的新聞,必然減少吹捧領導功績的報導數量。黎元江由此引起省、市不少領導的不滿。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新任省委宣傳部長鐘陽勝曾幾次下文指責《廣州日報》格調低下,令其整改。廣東省委政法委書記陳紹基批評它揭露人民警察陰暗面的報導太多,背離了正確的輿論導向,令其檢討。廣州市委書記、市長曾多次召集《廣州日報》領導層開會,強令要求改變其編輯方針,弘揚黨的主旋律。廣州市長林樹森曾在一次公開場合怒責黎元江:「《廣州日報》已不是咱們共產黨辦的報紙!」由此,黎元江當了5年的市委宣傳部長仍進不了市委常委的原因就可想而知了。
黎元江任廣州市委宣傳部長後,本來不應再兼任《廣州日報》的社長。據說,黎元江曾多次提出讓他的得力助手《廣州日報》總編輯(一位姓可的女士)繼任他的社長職務,但一直得不到市委的同意。黎無奈只好兼職,繼續留在報社主持工作。黎元江這次離開《廣州日報》,有傳說準備當廣州市委常委。業界人士認為,這是水到渠成的事,並不奇怪。而令人不解的是,中共廣州市委任命一名完全不懂新聞的職業軍人來當《廣州日報》社長,其意圖就再清楚不過了:《廣州日報》必須跟著黨的指揮棒轉,不能違背黨的主旋律。這樣,一直被稱之走大眾化、平民化辦報方針的《廣州日報》,將面臨一場新的考驗。
中國大陸新聞自由剛露出的一絲燭光,眼看又將被吹滅!(民主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