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不容樂觀

發表:2001-07-31 16: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國之音July 30, 2001 (田野報導):鮑威爾國務卿在結束對北京的一天訪問之後表示,美國將開始發展同中國的建設性關係,他同時宣布,雙方同意就人權、武器擴散等問題展開積極對話,並尋求重建4月兩國軍機相撞後中斷了的軍事接觸。然而,儘管鮑威爾對兩國關係未來的發展前景感到樂觀,美國國內卻有不少分析認為,美中之間長期以來存在的各種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中國的人權記錄,在東南沿海的軍事集結,以及向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國家出售導彈技術等問題。而中國關切的則是美國擬議中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和售臺武器問題。

遏制派最終將佔上風

除此之外,華盛頓和北京的政治現實也是在分析兩國關係走向的時候必須考慮的因素。在美國政府內,有主張同中國保持接觸的,也有主張對中國採取遏制政策的. 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瀋大偉認為,接觸派在布希政府內是少數,遏制派最終將佔上風。而明年中共領導層的人事變動很可能有利於主張對美國採取強硬態度的人。

華盛頓尼克松中心研究員馮政平分析說,美國政府內部在對華政策上一直存在強硬派和溫和派,但是對一位新總統來說,首要任務是處理好國內問題,其次才是對外關係。因此,大約要兩年的時間才能看清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走向。馮政平說:「現在還不清楚,兩邊都要布希總統聽他們的看法,我相信到2002年、快到2003年的時候,會很清楚地看到布希總統的中國政策。現在還不清楚,因為大家都在調整。」

不要受名詞限制

對所謂美中關係解凍、趨暖的說法,弗萊徹法律和外交學院的華安瀾教授表示不以為然。華安瀾說:「我不認為應當以目前的氣氛來衡量兩國關係,我也不認為美中關係自4月以來有什麼根本性變化。過份看重某一個時刻的某一種氣氛恐怕是會犯錯誤的,比較明智的是用長遠的眼光,看長期的發展趨勢。」

近幾年來,人們在談論美中關係的時候,總是試圖以一種名稱來形容這種關係,從克林頓政府的「戰略夥伴」,到布希政府的「戰略競爭者」,而鮑威爾國務卿週末在北京訪問期間,似乎刻意迴避布希政府官員提了好幾個月的「戰略競爭者」這種說法,強調美國和中國是朋友。馮政平認為,不宜把美中關係限制在這樣一個盒子裡來分析。馮政平說:「現在中國變化很大, 如果我們一定要有個限制,有個盒子,不管是戰略什麼什麼,這種看法就很狹窄了,沒有這種label最好,應該看其自然發展。」

華安瀾教授指出,當人們使用這些名稱的時候,實際上反應的是我們希望或者擔心出現的情況。華安瀾說:「當我們說戰略夥伴或戰略競爭者的時候,這反應的並不是現實,而是我們希望看到什麼或者擔心看到什麼。」華安瀾補充說:「人與人之可以成為朋友,國家領導人之間可以建立友好關係,但這種友誼不存在於國與國之間。在國際關係中使用這種概念是非常危險的,會讓人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過,正如不少分析所指出的,鮑威爾這次中國之行至少使兩國有可能在布希總統10月訪華前開始有建設性的工作。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