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諸葛亮」,元初蓋世奇才劉秉忠。(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元代劉貫道的〈元世祖出獵圖〉。(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說起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的王朝,非元朝莫屬,這是一個首次由草原遊牧民族建立的龐大帝國,相對於金朝的「半壁江山」,元朝的「大統一」對中國歷史影響甚深,也由於統治民族自身特色比較明顯,百年榮光中留下了許多丰姿多彩的傳奇故事。《元史》這樣讚元世祖忽必烈:「世祖度量弘廣,知人善任使,信用儒術,用能以夏變夷,立經陳紀,所以為一代之制者,規模宏遠矣。」「以夏變夷」指的是以漢法改變蒙古法,這在當時是怎樣做到的呢?《元史》評價忽必烈時代「良吏斑斑可見」,即人才輩出,朝廷風氣正。而在忽必烈廣招四方豪傑,實現他的雄圖帝業的過程之中,必須提到一個忽必烈最為賞識和重用的漢人、首屈一指的大元開國軍師劉秉忠。
精通儒、釋、道 才華橫溢的奇僧
劉秉忠(1216年~1274年)原名劉侃,邢州(今河北省邢臺市)人,出身幽州大族,先祖在遼國世代為官。後來金國滅遼,劉祖父在金國任邢州節度副使,蒙古大軍攻克邢州後,劉父做了蒙古軍都統。劉秉忠在蒙古人占領地出生,從小長得風骨秀異,天資聰穎,有神童之稱,8歲就讀遍諸子百家。由於家族是為遼金兩朝都做官的漢人,劉秉忠13歲時在都元帥府當質子,贏得蒙古人對漢人的信任。劉秉忠腹有詩書,胸有大志,17歲時就出任邢臺節度府令史。一身才華的他不甘心做個小文官,嘆:「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沒為刀筆吏乎!丈夫不遇於世,當隱居以求志耳。」
1238年,劉秉忠棄官上武安山,當了道士。天寧寺高僧虛照禪師聽說他是個奇才,派弟子請他到天寧寺,他又皈依佛門深造,法號子聰。後來歸於海雲大師門下。子聰並不只讀佛經,他讀遍天下書,還深通《易經》及宋邵雍《經世書》,乃至於天文、地理、律曆、占卜無不精通,融儒、釋、道三者為一身,對天下事瞭如指掌。有道是一世才氣難壓身,漸漸地,劉秉忠又開始想在這亂世中一展治國平天下的抱負。
歷史輾轉到了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主掌乾坤的前夜。較之成吉思汗率蒙古鐵騎戎馬倥傯開闢大蒙古帝國,忽必烈喜愛讀書,尊崇儒學,有一統天下之志。史書稱他「聖度優宏,開白炳烺,好儒術,喜衣冠,崇禮讓。」忽必烈曾向海雲法師詢問「佛法中是否有安天下之法?」海雲建議他「求大賢碩儒,問以古今治亂興亡之事」。忽必烈徵召漢儒,深感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他體悟,經略中原不能排斥漢人,要啟用漢傑人才。
1242年,忽必烈又邀請海雲大師講論佛法,海雲攜子聰一起到漠北王府拜見忽必烈。忽必烈向這佛門師徒詢問古今治亂興亡之道及滅宋之策。交談中,機敏的忽必烈發現子聰年僅26歲卻是個蓋世奇才,「豈能廟中度日?」愛惜不已,就將他留在身邊。就這樣,劉秉忠從深山空門又進入忽必烈的幕府,不出多日就在群僚裡嶄露頭角,深得忽必烈器重。劉秉忠曾上書數千百言,忽必烈對他的諸多政治觀點大為讚賞,均以採納。其中包括劉秉忠出的十四安邦定國之策,建議忽必烈「尊孔子,網羅天下儒士,訪名儒為國家所用。」忽必烈欣然同意;劉秉忠為邢州老百姓請願,忽必烈也一一首肯。
忽必烈的諸葛亮 功勛卓著大隱於朝廷
元憲宗三年(1253年)、元憲宗四年(1254年)和元憲宗九年(1259年),劉秉忠隨忽必烈兩次征伐大理和伐宋,劉力勸忽必烈勿濫殺。忽必烈採納了劉秉忠的「贊(輔)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殺」之言,命大將裂帛為旗,在旗幟上寫「止殺」二字,號令各軍在攻城後,不得妄殺。中統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大汗位後,採納劉秉忠的建議,仿照中原王朝建立年號和國號,下詔建元紀年,設立中書省和宣撫司。劉秉忠從中原各代王朝古制中篩選出適宜蒙古之法,供世祖參考。當時朝廷舊臣、甚至連山林隱士都被錄用。劉秉忠成為穿著袈裟的軍師,跟隨於忽必烈,謀定方略,立法令、明禮義、勸農桑、建學校。他輔佐忽必烈「開文明之治,立太平之基」,使蒙元政權成為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廣,實力最強盛的國家。
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賜劉秉忠為光祿大夫,位至太保,參與領導中書省政事。劉秉忠曰「既天生萬物,自隨分,有安排」,坦然接受王命。《續資治通鑑》上說他:「參帷幄之密謀,定社稷之大計」。擬定國號、制定禮儀典章等諸項大事,他均親自參與制定,以國務為己任,事無鉅細。天下人稱他是「易地諸葛,彌天道安」。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